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;基层事业,要靠干部。乡镇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,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“执行者”,是联系服务群众的“勤务员”,其能力素质、作风状态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。近年来,各地坚持“选、育、管、用”一体推进,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乡镇干部队伍,让广大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、长才干。 突出政治引领,筑牢“压舱石”.政治标准是衡量干部的“第一标准”,政治能力是干部的“核心能力”。各地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首位,推动理论学习往
锻造堪当重任的乡镇干部队伍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
[{"insert":"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;基层事业,要靠干部。乡镇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,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“执行者”,是联系服务群众的“勤务员”,其能力素质、作风状态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。近年来,各地坚持“选、育、管、用”一体推进,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乡镇干部队伍,让广大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、长才干。"},{"attributes":{"align":"justify"},"insert":"\n"},{"insert":"突出政治引领,筑牢“压舱石”.政治标准是衡量干部的“第一标准”,政治能力是干部的“核心能力”。各地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首位,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、往实里走、往心里走。建立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乡镇党委会议、中心组学习的必修课,通过专题研讨、辅导讲座等形式,引导干部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;开展“政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”,围绕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,组织干部进行政治能力训练,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、想问题、作决策;把政治表现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,在征地拆迁、信访维稳等重大考验中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、政治担当,确保乡镇干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坚决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。"},{"attributes":{"align":"justify"},"insert":"\n"},{"insert":"聚焦实战练兵,锤炼“真本领”。刀在石上磨,人在事上练”。乡镇工作千头万绪,需要干部既懂政策又通民情,既善谋划又能落实。各地坚持“在实践中培养干部、在任务中识别干部”,把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干部成长的“大熔炉”。实施“年轻干部蹲苗计划”,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、矛盾复杂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队员,明确“不解决实际问题不脱岗”,让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积累经验;建立“业务骨干帮带制”,由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,手把手教方法、传经验,帮助快速适应基层工作;开展“靶向培训”,围绕产业发展、应急处突、群众工作等重点领域,邀请专家学者、先进典型授课,组织干部到发展好的地区实地观摩,让干部学会“干中学、学中干”。经过实践磨砺,一批“能说群众话、能办群众事、能解群众难”的干部脱颖而出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行家里手”。"},{"attributes":{"align":"justify"},"insert":"\n"},{"insert":"坚持严管厚爱,激发“新动能”。好干部是选出来的,更是管出来的、带出来的。各地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、激励与约束并重,为乡镇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。完善日常管理机制,通过谈心谈话、考察考核等方式,及时发现干部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做到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;深化基层减负,整治文山会海、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,让干部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、真抓实干;健全激励机制,把工作实绩作为评先评优、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,让“干多干少不一样、干好干坏大不同”;落实容错纠错机制,明确为敢于担当、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,消除干部“怕出错”的顾虑。同时,关心干部生活,解决住房、医疗、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,让干部安心基层、扎根基层。"},{"attributes":{"align":"justify"},"insert":"\n"},{"insert":"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。乡镇干部虽身处基层,却肩负着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的重大责任。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乡镇干部队伍,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,让党的好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让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"},{"attributes":{"align":"justify"},"insert":"\n"}]